我不懂你,但我在乎你——《若能在天堂重逢》观后感

· 学习心得

日剧《若能在天堂重逢》,1小时44分钟,我印象最深的台词是:「打死我也不说我懂你。」

这颠覆很多人对心理咨询的印象。比如我的一个朋友,听说我学过一点咨询,兴致勃勃地问:「猜猜我正在想什么?」

哎呀,心理咨询又不是读心术。

心理咨询是:我不懂你,但我在乎你。所以我愿意付出时间、精力、爱心,去倾听你——或许能离你近一点。

1

主角野野上纯一(二宫和也饰),是肿瘤医院的心理咨询师,负责关怀临终病人,有时也包括他们的家属。

问起为什么想干这一行,他说:「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听人说话。」

但无论什么事业,都不是仅靠喜欢就能干好的。纯一所在的环境,更是沉重:生命倒计时的患者,混杂的悲伤、愤怒和愧疚,欲说还休的倔强,放不下的爱与终将到来的遗憾……

在独白里,纯一说:「我渐渐承担不起这些话语的重量。身体健康、家庭幸福的我,真的能够倾听他们吗?」

在这样复杂的环境里,他有一件事做得很好,就是从不勉强说自己懂。病人问:「我的感受,你明白吗?」他说:「我只能在脑子里想象。」病人说:「嗯。要是你敢说自己懂,我一定会揍你一顿。

是的,我不懂——但只要你愿意说,我就愿意听。

在小小的、靠海的房间里,纯一接受了病人们生命的一部分——总是责骂妻子的男人,诉说心里头刺痛的愧疚;时常被丈夫忽视的女子,诉说夫妻相处的点滴;曾是花花公子的冲浪运动员,诉说荒唐的往事和生命最后的决意……

不但如此,他自己也渐渐发生着改变——从前一袭白大褂的「专业」装束,换成亲切的格子衫。从前总是自卑,怀疑自己的能力;后来坚定而释然,一心为病人着想。

从前是病人的「垃圾桶」,甚至在咨询室晕倒;后来更懂得照顾自己,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。

如圣经所说:「施比受更有福。」对付出者来说,爱是更大的礼物。

2

临终关怀的任务,一个人无法完成。纯一有自己的「团队」。

首先是他的家人们。他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,和两个超可爱的双胞胎女儿。妻子总能体察他的心情,在低落时给他支持;女儿们让家里充满欢声笑语。纯一说:「感觉支撑不下去的时候,我会像傻瓜一样粘着家人不放。」

在咨询室里,他还有两位可靠的助手。

一位是和田瑞穗阿姨,她的丈夫曾因癌症去世,她品尝过末路的辛酸。当纯一不能说「我懂」的时候,她可以说。「看见病情比自己轻的人,会生气,想『凭什么是我』;看见病情比自己重的人,又会因为一阵轻松而感到自责。」这样的心情,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。

她也很关注咨询师的状况。当纯一倾听太多、脸色憔悴时,她会及时提醒:「海绵吸饱了水,要拧干,才能继续使用。」纯一怀疑自己:「我是不是不适合呢?」她鼓励道:「不如说是太适合了,所以更令人担心。你要照顾好自己。」

另一位是小女孩高梨爱,昵称小爱。她也是一位癌症患者,但总在鼓励身边的人(就像《Love Life》纪录片里的小姑娘)。看见咨询室开门,她过来说:「大家长大了,都要工作吧。但我活不了这么久。所以想试着工作看看。」她向瑞穗阿姨学习泡咖啡,成为小小服务生。她的笑脸,比咖啡更令人振作。

这间咨询室,打破心理咨询就是一对一的刻板印象。它更像一家咖啡馆,客人们能以舒服的姿态敞开心扉。让人变得真诚的契机,有时不过是一张笑脸、一杯咖啡、一缕阳光,或是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氛围。

爱不仅是持久战,也是团队战。爱的流动不仅是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,更是从一群人到另一群人。关怀者也需要关怀,被爱的弱者成为爱的使者。

3

更大的爱,与永恒有关。正如剧名所表达的,这一系列故事的核心,是天堂。

冲浪运动员饭冢修二,来自塞班岛。得知疾病无法治愈、所剩时日无多后,他不敢回家:「当初离开家,我放话说治好了再回去。现在治不好了,我怎么能回去见家人?!」

小爱对他说:「人死了,不是会上天堂吗?」他愤怒地吼道:「死了以后,就什么都不存在了,都烧成灰烬了!说什么上天堂,别开玩笑了!」

后来,他在咨询室燃起勇气,拜托纯一代笔,给妻子写了一封信,然后动身回塞班岛,与家人们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。

不但如此,他还锻炼身体,挑战风力冲浪,就是在海浪上、借着风腾飞到半空中。他说:「人死后能留下的,就是给别人的东西吧。我想给孩子们的,不是别的,就是想让他们看到,爸爸很厉害,最后都在很努力地冲浪,很出色。这样,当他们无能为力的时候,回想起这样的我,或许就能打起精神。」

临终前,他托纯一给小爱带话:「天堂真的存在。」

我想,这不是一个愿望,而是他亲身感受到的事实,哪怕这种感受暂时模糊。当他在青天碧海间腾飞起来,感到勇气、爱、渴望充盈这个残破的身躯,他确信:生命并不是那种死了就化为灰烬的东西。

如果死亡并不是终点,那一定有另外的终点。就像他坐在海边时,说:「我并不是在看海,我看的是彼岸。」

这部剧的主题曲,是18座格莱美奖获得者Eric Clapton为早夭的儿子写的《Tears in Heaven(泪洒天堂)》——

Beyond the door there's peace I'm sure

在那扇门后,我相信是和平的乐土

And I know there'll be no more tears in heaven

并且我知道,天堂里将不再有眼泪

1991年,Clapton46岁生日前夕,年仅4岁的儿子Conor从曼哈顿53层楼的窗口意外坠下身亡。老来得子,却又痛失爱子,他在极度悲伤中写下这首歌。

天堂里真的没有眼泪。《启示录》写到:「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,不再有死亡,也不再有悲哀、哭号、疼痛,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。」耶稣基督为罪人钉十字架,又用钉痕手擦去眼泪,在世界的终点为信他的人预备筵席。

他是造我、爱我、救我的神。他比任何人都更懂我,也更在乎我。他是爱的源头,是最大的医生与牧者。

4

《若能在天堂重逢》的原作者饭岛夏树,也是饭冢修二的原型。他是世界知名的冲浪选手,却在中年患上肝癌。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,他提笔写作,「留下给别人的东西」。

特别令我惊讶的,是他身为病人,却从咨询师的视角写下这个故事。我猜测,他写的时候,不是想着别人怎么纪念自己,而是想着怎么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去倾听、奉献、相互理解。

故事的最后,心理咨询室改名「天堂书信馆」。这是个开阔的名字:不仅是咨询,更是平等地来往,相互造就;不仅连接咨询师与来访者,更连接彼此的家人与朋友,连接今生与永恒。

我们就是神的信:以圣灵为笔,以心版为纸,被众人所知。你这封信,寄往谁的心里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