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难的造就-从被关怀到关怀

· 学员故事

【分享人:木易】

我今年终于参加了信望爱的关怀课程。但其实我知道信望爱已经几年了,因为我自己曾经是一位被关怀者,并且因为被关怀探访而成为了基督徒。

那一年我的爱人确诊了癌症,而且是恶度极大没有治疗药物的类型。在那之前不久我们才搬回国生活。彼时我们终于结束了好几年的跨国异地,且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,我对「幸福」两个字的全部期待也不过于此了。我们都生活健康,热爱运动,又很年轻,癌症对我们来说本是遥不可及的一个名词,但厄运的到来总是令人猝不及防。

我和爱人共同的一位好朋友是慕道友,她知道我们的事情以后,觉得我们需要认识上帝,就帮我们联系国内的教会。其实在国外生活期间,我们都听过很多次福音,但每一次我们都拒绝再深入了解。我们骨子里都是极骄傲的人。或许是当时太绝望了,我同意了朋友介绍的教会的探访。

来探访的姑娘和我同龄,也刚回国不久。我们是她关怀的第一个癌症家庭。她和我预期的宗教人士的形象完全不同,并不把福音强加在我们身上。她对我们的关怀也是如此的真实,也从不掩藏我们的苦难带给她心灵上的挣扎。她很温柔,却很坚定。虽然有时我们的处境让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,但她的陪伴似乎能带给我们一些心灵的平静。

我们很快决定受洗,更准确地说是我替我和爱人做了决定。

之前我听过「基督徒得永生」的故事,曾经的我不以为然,可那天的那一刻,却让我异常坚定——我在想,如果我的爱人会离开,我希望他是坐着白马车到天上去的,而我们总有再相见的一天。就这样我们成了基督徒。

奇迹终究没有发生,我们受洗不久他还是离开了。

因着这段经历,我知道人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是如此渺小而无力。病人和病人家属都需要关怀,也只有神才能带给人终极的安慰和平静。所以我一直想报名学习关怀课程。

但我也担心课程内容会再次复苏我痛苦的回忆,也害怕如果我关怀的人情况一直没有好转,自己的心理会无法承受。因而一直犹豫着不敢报名。今年因为机缘巧合,团契的很多小伙伴对课程感兴趣,大家鼓励我一起学,因着团契兄弟姊妹间彼此的信任,我终于有勇气报名上课。

课程内容印象最深刻的是四道人生,即道歉、道谢、道爱和道别。

作为亲身经历过至亲离世的人,我知道这四道背后其实是在死亡面前的平静、尊严和盼望。这种面对死亡的从容,只有从基督信仰里才能获得,因着信徒们有天上再见的盼望。我也终于理解了关怀者的职责其实是把被关怀者带到神的面前,关怀者可以陪伴,可以帮助,可以一同哀哭,但是这条永生的路,终究是要被关怀者自己去走。

课程期间,刚好有一位团契同工的好朋友近期情绪非常低落,需要关怀。因为我有过类似的经历,所以我和这位同工约定一起去看她的朋友,希望能提供些帮助。约定时间后其实有点发愁见面的事,感恩的是,见面前我们刚好学到关怀者和被关怀者见面前后需要做什么,恰到好处地给我们提供了指引。

第一次见面我们聊了四个小时,深入的交流初步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关系。我们建了微信群,分享生活日常。我们尽量每天都互相问候,真实地吐槽生活和职场,也发随手拍的好看的花草、街景等,希望生活的鲜活能减轻一些朋友的哀伤,也拉近彼此的关系。

信任和友谊就这样慢慢增长。我们开始了一起读经。读经计划特别选择了圣经中关于盼望的内容,里面也有如何祷告的引导。也会发我参加的赞美队自己录制的赞美诗,希望借此机会能够引导朋友听赞美诗。

随着大家更加熟悉起来,这位朋友还主动来团契为大家做饭,她说能够感觉到我们的心意,所以愿意回报以真诚。这让我非常感动。用生命影响生命,我想这就是关怀事工要去做的。目前对朋友的关怀还在进行中。我们做好了长期陪伴的准备,求神赐给我们智慧和力量,还有温柔爱心!

课程内容也让我重新检视了我自己的经历。人在疾病面前的脆弱撕裂和苦难固然不可否认,但神的恩典也的确在这样的破碎和挣扎中格外显明—我爱人的离世是有尊严且带着盼望的。这样的反思也给我带来了安慰。

我想起当初我纠结着不敢报课时,推荐课程(也带领课程)的莲姐鼓励我说:「不要怕!这门课程是恩典,最终带来的必是更多的洞见和医治,而不是伤痛。」

的确如此。关怀者不仅能从课程中学习到关怀的正确理念和技巧,更重要的是,当关怀者去实践关怀的过程中,亲身经历到神对人生命的造就,在苦难和哀伤中仍存盼望,这本身就是丰盛的恩典。希望这门课程能造就更多的关怀者,给那些正在经历苦难的家庭带去盼望。